設計思維的精神 – 以人為本
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在美國已經紅了8年, 不但在美國史丹佛成立了設計學院主攻設計思維教學, 還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學院, 與很多大型企業合作, 例如: 女性護膚品(Olay), 美國汽車(Satrun), Kaiser Permanente 醫院, 以及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做出創新服務或產品.
設計思維的概念是由美國知名設計公司 IDEO提出. 2004年, IDEO CEO Mr. Tim Brown 首次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設計思維概念, 他指出現在的企業過度重視專業, 邏輯性思考, 以至於忘記關懷顧客, 結果開發出來的商品, 已經離消費者愈來愈遠. 設計思維的精神, 是由”以人為本”出發, 面對人類和社會問題, 以及通過開放性的動腦會議(Brainstorming), 找出突破性的創新方法, 不斷通過製作原型和修改, 達至解決問題, 我們稱它為”創意解難”.
設計思維有五大步驟,分別為: 同感, 定義, 想法, 原型製作和測試. 若能充分實踐這五大步驟, 你也可以成為設計師或發明家.
3D打印的誤區 – 它不是萬能, 它只是工具
很多朋友聽到3D打印, 已先入為主地覺得這是高科技, 可以造出任何東西, 但當他買了一台3D打印機回家後, 才知道並不是那回事, 很快便把它打入冷宮了. 這個問題, 正正考驗了現時3D打印機的生產商, 他們的目標是要讓3D打印機像電腦一樣, 去到每個家庭, 生產商幻想了一個非常可觀的營業額. 可惜事與願違, 這個泡沫很快就爆破, 例如美國3D打印生產商龍頭Stratasys和 3D Systems, 他們的營業額一直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加上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小型的生產商來競爭家用市場, 造成他們的股價也一直向下. 筆者認為, 離3D打印普及化還有一段非常長的距離, 因為”3D打印只是工具, 重點在於設計”. 如何創作出好的設計, 答案是由教育開始.
設計思維可以讓3D打印活起來
3D打印機只是一台工具, 如何好好地發揮它的功能, 以筆者的理解, 可以分為三點: 第一點是對3D打印機的應用和操作, 第二點是3D繪圖, 第三點是設計. 坊間有很多私人機構或3D打印機生產商為讓買家安心使用, 會提供3D打印機培訓服務, 而且, 也會與3D繪圖或建模圖的軟件公司合作, 培訓3D繪圖技巧.
但筆者認為, 在培訓當中, 能融入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 可以讓3D打印這個熱潮活化起來. 因為 3D 打印代表著快速原型製作 (Fast Prototype), 正正配合了設計思維中的其中兩項元素: 製作原型(Prototype) 和檢測(Test). 透過設計思維五大步驟, 觀察及理解問題, 定義是那一類型的社會問題, 然後, 進入動腦會議, 無限地創想, 說出腦中冒出的創意, 之後, 利用3D打印機將想法製作成原型, 並測試它的有效性和不斷改善. 所以, 設計思維可以讓想法變得寫實, 貼近社會需要, 3D打印可以讓設計快速地實現成品, 應用於社會.
如果對設計思維與3D打印有興趣, 可瀏覽Idea Maker HK 網站www.i3dprinter.com.hk.
#Design Thinking, #3D Pri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