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營養標籤 學習糖份密度原理 導師預備了蘋果汁、芒果汁、黑加侖子汁、無糖烏龍茶、椰子水、蝶豆花水、檸檬汁等飲品,讓學生混合做成「彩虹特飲」。由於糖份密度較高的飲品會沉底,糖份密度較低的飲品會浮面,所以當學生閱讀飲品包裝上營養標籤的糖份量後,就可以利用糖份密度分層的原理製作出有層次感的視覺效果。 另外,導師亦特別介紹蝶豆花是含花青素的天然色素,在鹼性環境中會呈現紫紅色,所以蝶豆花水加入檸檬汁會由藍色轉為紫紅色,亦能用於酸鹼測試。 ▲ 導師Henry特別介紹蝶豆花水。 學生們取得飲品後,都急不及待「左溝右溝」:芒果汁配蘋果汁配蝶豆花水、芒果汁配豆奶、黑加侖子汁配芒果汁配蝶豆花水……進行了兩輪試驗後,他們就可以決定最後用哪幾種飲品混合起來,倒進一個酒杯之中。有學生十分滿意自己組將芒果汁混入豆奶中,由於芒果汁的糖分比豆奶高,所以會沉底,上白下黃,看起來就飲一杯啤酒。他還表示想放一塊檸檬片在杯子邊緣作裝飾。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實驗非常有趣好玩,雖然不確定味道如何,但最後仍然想試飲自己的作品。 製作「彩虹特飲」只是維他奶「營養探索之旅 – 食、知、源體驗計劃」的其中一個環節。整個計劃為期兩年,內容包括運用簡單食材製作豆奶雪糕、薯片、蔬菜麵等;用3D打印技術製作模具做出形狀豐富的飯糰,以及學習耕種知識,了解養殖生畜的殘忍之處,反思食物來源等。目的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植物性食材的好處,明白在提供同等分量的營養下,植物食材的種植相對動物食材的生產消耗較少的水資源及土地資源,更有助減低碳排放,長遠來說有利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學習從飲食習慣開始愛護地球。 ▲維他奶「營養探索之旅 – 食、知、源體驗計劃」課程總監Henry 導師:想學生經歷失敗 課程總監Henry指,學界現時推廣的STEAM教育多限於3D打印、機械人、編程等等。他留意到家長和學生甚少了解跟食物有關的科學原理,所以就希望嘗試以食物營養結合STEAM,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製作薯片可講述薯仔的種植背景;用微波爐製作時又可解釋當中的烹煮原理。過程中涉獵到科技、植物性食物和食物來源。」 相比傳統有標準答案的教學模式,Henry想學生在課程中經歷失敗。「透過失敗,他們才會思考為何會出現問題。是動作出錯還是次序出錯?他會去思考的話,比起抄寫的學習更有效,因為他有親身體驗。」 (左起:周旻熹、葉寶星、許梓浩、余嘉慧、何穎蓁)